Al Brooks 《价格行为学》与实际交易的理解

价格行为学

最近在看 AL BROOKS 的《价格行为学》(Trading Price Action)系列书。BROOKS是一位优秀的技术分析交易者,他撰写的《价格行为学》系列内容繁多,光是趋势篇(TRENDS)就讲了477页,但其中的技术分析质量很高,但是需要有比较丰富的交易经验才好理解。 AL BROOKS《价格行为学:趋势篇》

他的趋势篇对于趋势识别讲解,对于量化而言是有所启发的。因为当标的出现趋势行情时,传统CTA策略和动量因子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而当标的的上涨只是震荡行情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使用反转因子形成交易决策。

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主观交易和量化交易经验,介绍并点评了该书趋势篇中识别趋势的(一小部分但重要)的特征:

1. 开盘大幅跳空

这和缺口理论是一致的,大幅跳空可能意味着原有的供需均衡状态被打破,不管背后的原因是新消息、新概念,还是主力资金吸筹完毕,开盘跳空的事实表明:当前标的出现了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的情况,结合价格行为心理,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从而形成一段上涨/下跌的中期趋势。

2. 波段拐点呈现趋势上涨/下跌

这和道氏理论一致,在上升趋势中,波段低点应该不断升高;下降趋势中,波段低点应该逐渐降低;否则这只是一段震荡行情,而不是趋势,需要调整到适合震荡行情的交易手法。

价格行为学

3. 大部分的价格运行方向一致

这符合趋势交易中“顺大势逆小势”的观点,在A股中,趋势交易者的一条常见准则可能是“回调不能太深”,和上一点一致,回调太深的股票可能应该视为震荡走势,还需要盘整一段时间,此时标的的反转信号是更强的。在允许做空的市场或日内交易中,这一点识别特征显得更有意义。

可以考虑引入“价格变动幅度/价格变动路径长度”或“同方向K线占比”来构建一段趋势的判别因子。

4. 连续K线实体重叠低

这反映了标的的连续上涨或连续下跌,是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从供需角度,需要注意的是,实体幅度不能过大,因为这样可能表明标的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充分释放,应该警惕反转发生。

5. K线上下影线很短

这反映出市场整体对该标的没有很大的分歧(当然,是否存在分歧主要应该从成交量角度去判断),或者反映了该标的的主要交易者迫切想要买入/卖出该标的,很少犹豫。这将加强趋势的持续性。

这是一个情绪因子,可以用日内高频数据生成低频因子,可以结合研报(国金20230322基于逐笔成交数据的遗憾规避因子)进行改良,该研报利用行为金融学中的遗憾规避理论,发出信号所关联K线的一般存在上影线或下影线(才会有“套牢”或“卖飞”)。但如果我们考虑出现上影线后回补的情况,那么也许能跟此处“迫切买入”这个交易者情绪因子进行结合优化。

6. 强势出现突破性缺口

和缺口理论一致,但还要结合标的价格所在的位置考虑,一般发生在趋势的起点比较靠谱,且前期的吸筹区时间越长,后续动能越大。对于A股主观交易来说,高位跳空缺口可能表示主力资金大部分出货完毕,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7. 突破缺口回调不破

超短线交易者也常常用这个准则去选择波动率极大的标的,比如一个涨停板后回调5天不跌破缺口,就可以可以考虑低吸做二波,再结合龙虎榜等信息,是一个对于小资金来说可以盈利的交易模式(当然这对技术基本功要求很高)。

例如: 太极集团日K截至20230611

对于趋势的识别来说,我们还是应该结合价格的位置和前期的密集成交区域进行分析。在量化中,应该额外增加一些条件。

8. 重复的两段式回撤

这是一种经典的N字突破交易模式,实际是可以盈利的,但应该注意:(1)加入其他一些过滤条件来精简股池,增加统计概率上的盈利,这是必要的。(2)控制欲望,尽量避免在没有信号时,冲动买入条件不完美的股票。

例如我最近比较成功的一次交易:

案例2

9. 出现失败的楔形、失败的反转型态、失败的急剧反转失败,没有延续而变成旗形

这是我非常认同的点,也是一个相对独特的视角,假突破、假反转或者突破失败、反转失败,那么后续形成相反趋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我个人也有开发了假突破的反转交易模式,假突破经过改良和本土化后,对于A股市场是很适用的。

10. 过滤条件

如果选出的标的在上涨时符合了下面这些条件,那么其很有可能发生反转,对于上涨的标的,可以对其做空。对于不能做空的A股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在其他策略股池中剔除这部分股票来获得空头 Alpha 收益。

  1. 出现大型的高潮走势:对A股来说,个股的动量效应很少存在,常见反转,只有因子的动量效应比较显著
  2. 出现太多长K线:量化上,可以结合全市场的分位数进行判断
  3. 出现K线大幅破坏趋势通道线:这包括横向假突破和短庄行为,需要加以鉴别
  4. 很难找到有利可图的逆势交易:可以通过前期密集成交区
  5. 没有出现连续2根K线收于均线另一侧的情况
  6. 没有出现连续2根K线收于均线另一侧的情况
  7. 连续20根K线没有触碰均线:超参数(20)可以通过回测进一步调整,但对于量化中的均线来说,20~25都是一个比较靠谱的选择。

量化策略开发的一些注意点

最后结合经验,介绍一些开发因子、量化策略中的注意点:

  • 如果量化研报使用复利回测,并且使用一个很早的时间作为起点,那么需要仔细鉴别这些回测的高年化是否可能是“自欺欺人”的。相比于复利回测,使用单利回测,更能直观地了解因子投资策略在历史中的衰减情况,发现更多问题,也许能发现更好的改良idea。
  • 如果一个策略的多空收益主要来自于空头组的显著Alpha,那么对于不能做空的市场(比如A股),我们可以通过在量化策略股池中剔除空头组的股票来,获得它的空头组 Alpha 收益。
  • 前文只是介绍了本书繁多观点中的一小部分,使用高频数据构建去基于《价格行为学》或者交易情绪的低频因子,是比较有前景的方案,考完试后尝试下。对于基于情绪构建的高频转低频因子,可参考研报:国金20230322基于逐笔成交数据的遗憾规避因子。
  • 实际使用的K线可以构建诸如12分钟等K线,规避炒股软件常用K线,可以避免散户冲击成本。

本文只做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有风险(特别是A股市场),个人入市需谨慎(特别特别是A股市场!)。

最后,引用AL BROOK《价格行为学》书中的一段话:

The two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in trading are that there is a mathematical basis for everything, and that at any moment when you are convinced of the market’s direction, there is someone equally smart who believes the opposite. Never be convinced of anything, and always be open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market will do the exact opposite of what you believe. Although the market at times is imbalanced and moves strongly up or down for many bars, most of the time it is relatively balanced, even though it might not appear to be so to a beginner.

价格运动的本质是经济学供需关系的失衡,当供需关系的失衡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时,各个周期的震荡波动就形成了,均值回复、统计套利利用这种波动获得收益,当供需关系的失衡突破临界阈值时,一段趋势就形成了,趋势交易和波段交易利用这种较大级别的波段获得收益。供需关系可以通过最底层的盘口分析(tape reading)去判断。

交易,无非是两笔资金在最底层的盘口相遇,握个手交换资产,悄悄互道一声“小傻瓜”,然后告别。对于交易标的的未来走向,你的对手方怀有跟你完全相反的观点或信仰,我觉得这是因子投资的盈利来源之处,只要这个策略在统计概率上是盈利的。当然,这也是主观交易者的(长期)盈利来源,只要这个“主观”是相对聪明、冷静、有创造性的。

结合一些其他信息的中短期趋势波段,是我实盘中最喜欢的主观多头交易模式。我个人喜欢用小资金不断试错各种可能击败市场的交易手法,目前仍在不断阅读、学习中,欢迎交流探讨。

Hengzhao Hong
Hengzhao Hong
Ph.D Student in Statistics, Front-End Engineer

创造的过程,大多是“赝品”最终战胜“正品”的过程——从模仿开始,直至超越。

Related